【明報專訊】新世界發展(0017)主席鄭家純長子鄭志剛上月曾透過發言人回應傳媒報道時表示,其上任時集團已負重債。然而新世界於2017年起鄭志剛擔大旗改任執行副主席兼總經理,以及於2020年再改任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後,綜合債務淨額及總借貸都處於升軌。該集團的總借貸到2021/22年度(2022年6月底)更曾高見1933.08億元,其後手持現金及信貸低於兩年內到期債務水平,更為其後急需再融資解困埋下伏筆。
【明報專訊】颱風襲港加上未有大型新盤開售,令剛過去的周末兩日一手市場淡靜,只錄約23宗一手成交,較對上一個周末逾240宗成交量,大跌約90%。大部分一手成交於剛過去周六、即颱風襲港前錄得。其中嘉里(0683)元朗現樓項目朗日峰,繼上周四首輪發售60伙、並單日售出31伙後,過去周末再沽出3伙兩房單位,涉資逾1300萬元,成交價最高單位為9樓A室,實用面積369方呎,成交價482.08萬元,呎價約1.3萬元。據成交紀錄冊顯示,項目迄今累沽34伙,佔全盤82伙逾40%。
【明報專訊】早前港股有「退市潮」,惹人關注,當中有公司到其他地方上市,但更多的是大股東提出私有化。當時不少人當然又講「金融遺址論」,認為金融中心已死云云,亦有人認為,又是經濟很差的表現。但筆者當時提到,最大的啟示,是港股估值很吸引。理由很簡單:若生意真的「無得做」,大股東為何要自己攬上身,「放生」小股民?大股東願意私有化,必定有私心,說穿了就是認為股價被嚴重低估,倒不如自己買回公司。私有化後,等機會再上市又得,到其他地方上市亦得,賣給人又得,自己繼續營運也可以。
【明報專訊】工廈市場有回暖之勢,帶動整體工廈買賣註冊量再度回升。美聯工商舖資料研究部引述美聯《工廈快訊》資料顯示,上月工廈錄得211宗買賣註冊登記,按月增加約27%,註冊金額則為13.32億元,按月增加41%。美聯工商高級區域營業董事文啟軒表示,工廈售價按月下跌約0.7%,1000萬至2000萬元的中高價位工廈註冊量達29宗,按月急升三成,資金有望持續流入工廈市場,推高成交量。
【明報專訊】颱風韋帕襲港,過去周末整體售樓活動受影響,據中原統計,十大屋苑昨周日零成交,而剛過去的周六只錄得7宗買賣,較對上一個周末兩日(7月12及13日)按周跌1宗或約13%,其中鰂魚涌太古城連錄兩宗成交,已是十大屋苑中最多成交的屋苑。
【明報專訊】上兩周說,近日板塊輪流炒賣成主旋律,資金來得快去得快,惟不同類型股份已先後炒起,輪動速度可能慢下來,再要估下一個當炒板塊變得更難,因此目前入市要加倍留神,若手頭資金充裕,可考慮吸納個別科網龍頭,現水位值博率不俗。